时间:2021-12-04 17:56: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http://news.sohu.com/a/504390447_121149613 仅一个多月,通过连番揭批联想系,策动国有资产流失、高管薪酬等极具煽动性的话题,司马南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涨粉最快的意见领袖。他的抖音账号在此期间疯狂涨粉超过500万,微博涨粉超过150万,B站涨粉超过100万。 即便以数量规模对这些粉丝做出商业估价,全网拥有近亿粉丝的司马南估值已逾2亿元。 在流量即财富的今天,这是司马南的胜利,更是其背后中易网天、南京聆思,四月华文三家“饶谨系”公司和饶谨战略盟友李肃的“和君系”公关咨询公司的胜利。在流量即金钱的今天,司马南、饶谨、李肃携手建立的商业巨网正在快速膨胀。 但是,鲜有人知道,这一切都和曾经的P2P产业崩盘有关,包括此次对联想系等一些列事件的策划,不仅是一个MCN机构头号IP流失后的一场豪赌,更是将爱国与民粹作为议题实现商业公关目的的一次奇袭。 一、豪赌司马南 2021年10月,司马南对联想系的突袭开始了。他只是将一位名为“明德先生”的网友此前对联想的多条文字点评视频化。但是他成功的造出了轩然大波,将联想这家企业以及柳传志、杨元庆押上一场文革式的批判台。 有关这场尚未停止的舆论战,中国民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景: 一边是对企业经营常识有所了解的精英群体,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司马南对国有资产流失等指控的不严谨,甚至不得不努力向公众解释“净资产”和“归母净资产”这类会计科目的区别;另一边则是对资本极其厌恶,正无处发泄的普通民众,他们坚决地站在司马南一边。 但遭人狐疑的是,每当舆论稍微冷却时,在各大视频平台,就会有大批量账号重新点燃情绪,比如将2018年柳传志和白岩松的视频剪辑为新闻发布,为这场烈焰火上浇油。 注:左为司马南配图,右为互联网原图 而让此事真正出圈的则是司马南公开宣称柳传志姿色撩人的秘书对其“召见”,这将舆论关注推向了高潮。 可是,只需稍作公开信息的查询,就会发现他所谓的“姿色撩人的秘书”在多年里已更换过无数个工作岗位,且年过半百,而那张秘书照片则是有人通过P图软件精心炮制而成。 如果我们通过识图软件甄别就可以发现,互联网上最早的照片出处恰恰正是来自于司马南,而非外部引用。 尽管司马南常年在互联网上制造话题,挑动舆论情绪,但已65岁的他在过往历史中并没有类似的操作手法,而其背后的饶谨则是个中高手。 比如,2012年1月7日,饶谨在创业圈的QQ群里看到网友都在讨论百度年会上一位身材火爆、表演走秀的女孩。当时27岁的饶谨就安排编辑从人人网、博客上把那位女孩的照片制作出一连串组图。几个小时之后,这一物化女性的操作果然火了。“度娘”为四月网带了近80万的点击,创造历史流量记录。这也成为饶谨点拨编辑时频繁提起的教案。 在司马南撕咬联想期间,饶谨系控制的多个实名或未实名认证的账号也悉数参战,一场前台看似KOL单挑世界500强的大战,本质上是一个阵营对另一家公司的突袭。 三、“270家媒体联合围杀”,司马南危矣! 司马南“七问”联想引轩然大波后,舆论方向更是诡异莫测,最开始,网上倒是整齐的力挺司马南的声音,现如今,司马南俨然被打成了一个浑身黑历史的“学术败类”!不难联想,网友尚未等到联想的正式回应,司马南已经“臭气熏天”了…… 是谁!把一个赌上了大半辈子名声、只为探寻一个500强是否涉国有资产流失的真相的著名学者,逼到就要面临声名扫地、甚至有性命之忧的绝境?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司马南至少遭到了来自三方面的凶猛打击: 一个是来自专业媒体天团的炮火,其中尤以财视传媒火力最猛,甚至还派团队记者实地探访了司马南博文中时常注明的写作地点“南锣鼓巷8号”,发现是公厕后,还创建了一个#司马南8号公厕#的话题,堪称嘲讽至极,无利不起早,专业财经类媒体突然火力全开,矛头直指司马南,背后有没有利益相关? 一个是来自自媒体阵营的“公义执笔”,这些文章,甚至不惜用“整死联想”、“吃饭砸锅”、“网络流氓碰瓷联想”、“不得好死”这类的标签来给司马南扣上一个不仁不义,专门和民族企业作对的大帽子,这些自媒体和联想的“媒体朋友圈”有没有交集?不禁引人联想。 再有一个就是最直接最赤果果的网络暴民了,各种私信或公开留言,各种骚扰和威胁,言语间,仿佛是一副网络黑社会的做派,这些人跟司马南无怨无仇,他们突然逮着司马南狠咬,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到这里,我们已经能清晰地看出,司马南目前面临的舆论处境了,在一个集媒体正规军和自媒体大军还有无数网络暴民于一体的铜墙铁壁的收围下,司马南仿佛突然“失声”了,水搅浑的时候,舆论的风向正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仿佛网友已经淡忘了联想才是事件的主心骨了。 以上的打击和威胁的确会令人胆寒,但对于一个23年前就逃过终南山“鬼门关”的硬骨头来说,司马南也是全力豁出浑不怕,坚信公道在人间的大无畏状态。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司马南或许不怕这些歪魔邪道,但架不住部分网友更相信眼见为识,我们也从相关媒体的反击中,找到了一些对司马南极其不利的指控。| 三、事件背后的策划人:“牛虻”饶谨,曾是清华学霸 这里的牛虻不是小说,说的就是那种吸附在大型动物身上,通过刺吸它们血活着的虫子。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一个多家媒体平台背后的“爱国操盘手”,是如何叮住大企业,获取流量的。 近日,司马南炮轰联想的新闻,想必各位都已经看过了吧? 司马南一战成名,联想几乎被钉在卖国贼的耻辱柱上,柳传志几乎被定罪为盗取国有资产的蛀虫,地位和尊严万劫不复。 看起来司马南似乎是凭一己之力,把一个市值近千亿的大企业逼的连连倒退,毫无还手之力,还揭穿了一个老企业家真实的嘴脸,让他不再沽名钓誉。 这挺符合中国人对英雄的想象的,孤胆英雄靠一己之力逼退千军万马的豪迈场面。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随着事件的发酵,信息披露越来越多,事件背后一些机构和人物也陆续被发掘出来,冰山慢慢浮出水面。 大众原以为的孤胆英雄,实际只是一个前台的表演者,背后是一个团队在操控;大众原以为的仗义执言,只不过是一场有预谋的策划;大众原以为的爱国情怀,也只不过是一盘生意,甚至为了自己的流量,不惜构陷一个大企业,毁掉它的前程。 眼下,在流量即财富的情况下,很多人为了获取流量,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普通人如果动歪脑筋博流量,也不过小打小闹,如果一个精英投入其中,危害则会翻倍。 在司马南炮轰联想的战斗中,背后的主要推手之一——饶谨就是这样的一个精英。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饶谨是谁,我们就简单科普一下。 饶谨,在十年前,曾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爱国网站的创始人,网络上的少年英雄,当然后来人们称其为“爱国操盘手”。1985出生在福建龙岩,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银行职员,现在在媒体领域搅动风云,实际学的是工程物理专业,并没有学习过传媒知识,但这不打紧,他本来追求的也不是新闻理想,他只要一个能赚钱的生意。当然,在媒体采访中他一向说的是,“财富只是追求事业的副产品。” 跟校园里比比皆是的学霸比,饶谨在清华大学时候更热衷赚钱,也展示出了一定的商业天赋。大二时,他需要一个电脑椅,一般学生买一个自己用就行了,但他组织了一场“电脑椅代购、团购”,一边找到厂家,联系进货,一边在学校BBS发帖、宣传,甚至连清华的教师都有参与,他靠这个赚到了第一桶金。 大三时,他创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也发现了新商机,发现从国外购买域名,卖给国内公司,好的情况下一次倒卖就能获得十几万元的利润,毕业后,他把这一商机落地大赚一笔,还办过专门为银行提供办理信用卡中介服务的“办卡网”。 这时候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但都是盲打,真正让他摸索到流量密码,并一直作为之后创业主线的,是从创办一个“爱国主义运动”的网站开始的——Anti-CNN.com网站(CNN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anti为“反对”、“抗议”。后更名为四月网)。 网站的诞生有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008年堪称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舆情的拐点。当年的314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汶川大地震等“年度大事件”,导致黑中国的国际舆论密集上线,相应的,一群以中国学生和网民为主体的年轻人也持续在国内外以各种形式表达抗议,喊出“反藏独、护圣火、揭露西方媒体新闻造假”的口号。 饶谨敏锐地嗅到这个“风口”,他火线推出“Anti-CNN”网站,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旗号是“打击西方不实报道,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网站上线后迅速得到海内外华人、留学生的响应,数百名志愿者报名参与网站的资料收集整理、翻译、技术支持等工作。 这个网站成立仅7个月,就近15万注册会员,累计浏览量数十亿次,300多名志愿者,遍布全球数以万计的“草根记者”,让100多家全球知名媒体、政府机构、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低头认错”。 数以百计的国内外知名媒体对网站进行专门报道,饶谨也成了媒体的座上宾,对采访应接不暇,甚至连央视的采访他都在采访前两个小时想放弃。 这个网站的红火为他赚来了人脉、荣誉、金钱,但同时也让他在媒体上留下了至今抹不去的污点——私吞投资基金给自己买房买车,这与他在媒体上一直宣称自掏腰包大公无私创办网站的爱国青年形象判若云泥。 其中,当时的《南方周末》是这样揭露饶谨疑似利用四月网圈钱的:他对外打爱国牌,以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宣称用自己的钱在支持网站;对内打创业牌,让员工接受零社保和低工资。而饶谨则在这个过程中买了两套房子和一辆新车,并且对投资中600万元款项的使用情况无法解释…… 从2008年网站创办到2013年停止内容运营,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跟他合作的三任总编辑(其中郝馨芳顶的是副总编辑的名,干的是总编辑的活),都与他交恶。 在前员工的描述中,他是一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人。在跟媒体打交道过程中,他处心积虑,很会包装自己,把个人形象宣传凌驾于网站形象之上,在日常中,喜欢跟名人套近乎,各种攀附。 当然也不全是攀附,有些密切关系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他跟美团的王兴是货真价实的清华校友,两人是老乡,大学期间关系很好,甚至俩人在早起创业上还一度相辅相成,据说王兴回国办校内网,第一个服务器就是在饶谨的宿舍里架设的。2008年,饶谨创办了“爱国的”四月网,专门搜集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不实报道,为奥运会保驾护航,王兴在运营“带路的”饭否网,一大堆敏感词在饭否上面开通了账号。 只是后来,两人的发展道路有云泥之别,王兴创立了庞大的美团帝国,饶谨则化身牛虻,运营多个网络视频节目系列IP,试图通过叮咬这样的庞然大物,引起公众注意,给自己引来流量。 目前在饶谨的运营方阵里,有这样几个大IP:政委灿荣(之前的金灿荣频道)、司马南频道、洪源战略、李肃论道、李毅看世界、王勇观天下等。 这些IP沿用了饶谨在四月网时候的炒作的方法,就是时不时“装脑残”,这实际是他们制造舆论热点的常用方式,即编辑们通过注册小号来反对自己的言论,以“互喷”的无下限方式提升论坛热度,从而带起节奏来,引来无数的流量。 延续到当下最突出的一次体现就是,在河南水灾的时候,金灿荣微博就先是发出《 除了天灾人祸之外,我们还需要警惕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敌对国家气象武器攻击》,暗示河南暴雨是美国“气象武器”的攻击,随后又晒出金灿荣跟美国政务官一起吃饭的照片,这一反差让金灿荣火到了全民唾弃的程度,有政治身份的金灿荣出于爱惜自己的羽毛,最后说出此账号为饶谨团队运营的真相,宣称两者分道扬镳。 正是因为金灿荣与饶谨的分手,才让司马南有了出道的机会。 很多人纳闷,在司马南发出的六个拷问中,错误那么明显,司马南作为资深媒体人,能不知道自己的说法立不住脚吗?就算司马南专业知识匮乏,后期,很多专业人士不厌其烦的分析其质疑的不合理,司马南能认识不到自己错了? 其实这就是大众太单纯了,反智,激发公众愤怒、讨论,这正是饶谨一贯运用的手法。 同样的套路,从过去的四月网到现在媒体矩阵,玩了一次又一次,屡试不爽。 除了自相矛盾、装疯卖傻,引起关注,饶谨旗下的这些IP更像警惕的豹子,随时等待着外部猎食的机会。在中西方舆论尖锐对立时期,就利用宏观事件捕获流量,在中西方舆论和平时期,就盯着大公司,博关注。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他们的猎捕目标呢?当然,国企,他们自然是规避的,像华为这样风头正劲的公司他们肯定也是不敢碰的,小企业掀不起风浪,他们要找的是体量足够大,足够有话题度,自身又有些微小瑕疵的民营企业。 其实在炮轰联想之前,饶谨曾经炮轰过阿里,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在近日热文《起底司马南背后的流量机器和变现之谜》一文中就提到,10月,司马南在其多个平台发布视频《司马南:阿里巴巴在欢呼什么?》,指责阿里影业因为发布多张《长津湖》电影票房动态海报,就像是吃饭时吃到苍蝇,变成了“资本主义的狂欢”,并指责阿里高调数着钞票的时候没有顾及群众的感受。 文中对司马南的指责提出质疑,《长津湖》的出品方是博纳、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影业、中影、上影和阿里影业6家,阿里顺位第六,票房海报也不仅仅只有阿里发布,第一出品方博纳影业也发布了相关海报,还被人民日报微博转载。 为什么就偏偏盯住阿里做文章呢? 当然,比较玄学的是,虽然同样打出的是“爱国牌”这个杀手锏,但饶谨团队对阿里的撕咬并没有引起公众关注,阿里有幸躲过一劫。 相比之下,联想就比较不幸了,引起了舆论的狂欢,被搞的遍体鳞伤,残血却滋补了司马南,其抖音账号借此涨粉超过500万,微博涨粉超过150万,B站涨粉超过100万,可以说,饶谨和他的团队这一轮吃的腰肥肚圆,只是不知道,需要持续吸血才能活下去的的饶谨和他的团队,下一个盯上的目标是哪一个。 四、“爱国生意”当休矣 表达爱国,是正能量,是主旋律,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有人把爱国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但有人把爱国做成了生意。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宣扬爱国主义的视频,视频主播讲述着自己在中国边疆地区被边防特警官兵保护的感人故事,而这些故事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无一例外,这些视频均以“我们没有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好国家”为统一文案。故事都讲述自己在海边/江边架起支架用手机拍摄视频,身后50米左右停着一辆边防特警车。 边防武警官兵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站成人墙面对境外方向,把人民挡在身后。 想起阿富汗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主播自豪于祖国国泰民安,并向观众索要点赞,“点个赞吧,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 有的视频主播称自己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旁,有的甚至位于根本不存在的“中日边境”。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已经看了好几个一模一样文案的视频,背下来不容易,还要声情并茂。” 这些视频,有的获得了50多万的点赞量,不少网友被故事感动,留下数万条留言。 为了博取眼球,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耻。 这种冠冕堂皇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收割人们情感赚取流量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国情感的亵渎。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低级红”。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虚构假新闻。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谎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脸后一地鸡毛。 爱国不是生意,更不是流量,爱国是人民最质朴、最淡然、最没有利益纠葛的情感释放,不应成为某些心术不端者的谋利工具。一个剧本,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表演,“爱国生意”当休矣。 五、流量背后的财富永不眠 一位相信传统媒体影响力枯竭,致力于新媒体公关的危机公关大师李肃; 一位长期经营爱国流量、深谙青年喜好,在P2P领域铩羽而归,却拥有大量正能量IP的话题运作专家饶谨; 一位长期在互联网上掀起骂战声名鹊起,具备一定爱国解释权的KOL司马南; 他们今天共同编织了这场联想突袭战背后的巨网。 直到今天,有关司马南对联想的这场突袭战似乎依然没有平息的态势。 最新的节奏是:司马南用2013年的数据指责民营企业的税收不如一个中石化,而无数人在努力告诉他: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民企企业500强纳税1万3千多亿,中石油只有2千多亿。” 司马南并没有理会这些对他的质疑。显然,他和背后的团队知道自己的受众愿意相信什么。联想被祭旗后,而“饶谨系”的估值只会水涨船高,“和君系”的危机公关生意业有望蒸蒸日上。 在P2P行业已整体湮灭的今天,北京中投国融旗下“在理财”的受害者微信群已经多年没有声音,他们显然不知道在微博、抖音上刷到的司马南,背后站着的,就是那位曾经的饶姓股东,而他们和另一位李姓危机公关专家建立的商业王国,正在另外的赛道上冉冉升起。 流量即金钱,金钱不眠,流量亦不眠。他们今天欲把联想拉下马,明天又会是哪一家呢? 参考文献: 1、雪贝财经《雪贝 | 起底司马南背后的流量机器和变现之谜》 2、每日经济观察《司马南,危险了!》 3、财经看点吖《“司马南炮轰联想”事件背后的策划人:“牛虻”饶谨,曾是清华学霸》 4、十点公社《司马南手撕联想背后::“爱国生意”当休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上一篇:倪光南被踢出联想的原因公布了